第266章 除夕吉祥(四)
作者:红-尘别梦      更新:2022-04-03 20:25      字数:3119
       村庄的年味越来越浓了。其实今天下午还不到五点钟,人们大都早早地贴上了春联,整个村庄了,就像一位健壮爱美的女人,一家一户的大红春联就像她涂抹得不够均匀的胭脂或口红,到处是红光闪烁,喜气滋生;村庄也像穿上了节日的盛装,洋溢着节日的祥和。

       听老人们说,过去老百姓除夕那天下午早早就把春联贴在门上,可以阻止讨债的上门,要是欠债的贴上春联后,还上门讨债,那就等于向债主要压岁钱。就成了人家的晚辈,这将预示着一年的不幸。现在人们大都早早地贴春联,当然已经没有为了欠债不还的打算了。

       老百姓贴春联主要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,把快乐,把吉祥,把幸福,把幸运,早早的迎接进门。每一副春联都是一个厚重的希望,一个美丽的期盼,一份亮闪闪的心情,一声趋吉避凶的呐喊,它融进了冬日的沉着和冷静,搀和着泥土的馥郁和温热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见好多家庭贴上了“福”字,有的在院门上把“福”字倒贴。其实这贴“福”字还是有讲究的。习惯上在内室人们往往把“福”倒着贴,它代表着“福”到了;在大门外要是把“福”倒着贴,就不对了,它只表示“福”到了门口。这样你祈求的多子多福,福如东海,福气多多,一路福星,福寿年高,福孙荫子,福至心灵厚德载福,转灾为福,许许多多恩泽万福的好运,到了门口就是不进门不进家,岂不是大煞风景吗?

       最高兴热闹的当数孩子们,好多孩子,成群结队,到处串门,到处追欢。欢声笑语,不绝于耳。他们唱着,跳着,跑着,笑着,好像吉祥和欢怿都将临到了他们的身上。有不少的孩子,每到一家的门前,总是高声诵读主人家贴的春联,幼稚的声音,就像即将临门的春色,给主人家带来了春天的祝福。

       一些鸡也被年闹得忘记了回巢了,在村道上无忧无虑地散步;几只肥鸭,一歪一扭地照旧踱着方步,就像一个老学究显示着它的清高和博学。村中的高大杨树的枝条在傍晚的寒风中坚守着,上面静坐的鸟儿,间或偷偷地唱几声乡间小调,这冒着热气的歌声沿着腊月的清冷向着年来的路上欢迎。

       天色还没有完全隐去,村庄里已经零星地响起了劈哩啪啦的鞭炮声。孩子们渐渐地被家长叫回家吃年夜饭了,不少家庭及早做饭,为了能在八点钟准时聚餐于中央电视台的年夜饭,在品尝过比平时丰富得多的物质大餐之后,再尽情地饱餐一顿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满汉全席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的家里分外的热闹,以往都是白羽一个人过除夕春节,今年家中竟多了五个人,白羽欢天喜地不知道做什么了,因为女人们包揽了全部的活计。小娟、小亮和娟娟在堂屋内磕着花生,看着电视,喜不自胜。白羽陪着孩子们,和小娟小亮叙着学校的见闻,两个孩子不时会心地笑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刚嫂和林萍在厨房里忙着整菜,娟娟看了电视,便缠着白羽和她嬉闹,于是他就哄着娟娟在院里跑来跑去。娟娟欢蹦乱跳,载歌载舞,白羽不禁喜上眉梢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沉浸在娟娟春光明媚的欢笑里,他倒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闻瑞亚和潘梅先后给他发来了祝福春节的短信,让白羽幸福和激动。

       丰盛的美味佳肴摆了满满一桌子。中间还架上了羊肉了火锅。餐桌上萦绕着热菜上面熏蒸的缕缕热气;屋里面飘散着冷热菜肴里溢出的袅袅菜香。闻香而下马,知味而停车。白羽身临其境,禁不住食欲大振,只想大快朵颐啦。

       大家坚持白羽坐在里面,白羽不同意,让刚嫂也坐在里面,没办法刚嫂只得如此了。

       林萍紧挨着刚嫂坐,娟娟和她坐在一起,小娟和小亮坐在西面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拿起酒瓶,在刚嫂和林萍面前的杯里斟上白酒,又给孩子们倒上了饮料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端起酒杯,站起来,对大家说道:“今年除夕春节我高兴,我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,今晚的第一杯酒,我就敬大家身体健康,岁岁如意!孩子们学习快乐,天天进步!让我们干了这一杯!”白羽言简意赅,情真意切,语出至诚,话短情长。

       女人们都端起酒杯,满饮杯酒。娟娟也端着茶杯,学着大人的口吻,欢笑道:“干!”惹得大家哈哈哈哈地大笑不已。幸福和欢乐鼓翼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劝大家吃菜,他给娟娟面前的碗里夹上菜:“娟娟想吃什么,告诉爸爸!”

       “嗯,知道了!爸爸,我也要喝酒!”

       白羽连忙说:“光记得我们喝酒,没想到娟娟也要喝酒!不过小孩子不能喝酒,你还是喝饮料吧!”

       林萍忙说:“小孩子,不许喝酒的!看看小娟姐和小亮哥都不喝,懂事儿!”

       白羽看到娟娟的小脸蹙成一团,伤心的神色浓缩在眉头之上,由淡到浓,凝聚成团;就像雾气在秋日的清晨凝成的露珠,那样的晶亮和闪眼。她双眼发红,小嘴直撇,就要哭出声来。白羽连忙说道:“小孩子,可以喝红酒啊!”

       白羽到橱柜前,打开橱柜,取出一瓶红酒,给三个孩子杯里倒满了:“过除夕,少喝点,没事儿的!”

       娟娟生气的脸色瞬间就复了原,白羽和娟娟碰了一下酒杯,她就咯咯地笑起来,像田间清新的麦苗,像山间欢笑的清泉,娟娟把饮料喝了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大家过了几次菜,白羽说道:“这第二杯酒要敬三个孩子,健康快乐成长!”

       白羽说道:“今天我们就是一家人,大家不要见外了,想吃啥就吃啥,咱不要让,随意用!”其实大家既然坐到这里,根本就不用客气,于是大家捡合乎自己口味的菜吃了一阵子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笑着对大家说:“这第三杯酒,我要敬刚嫂和林萍,你们给我送来了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!”

       三个大人都是喝过酒的,而且喝下去也不会含糊,听到白羽这样说,她们也把杯中的酒一尽而干。

       然后大家也互相敬起杯来。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大家感情相笃,关系和谐,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,笑逐颜开。气氛就像二月初二,爆炒的香豆子,咔嘣嘣脆。

       林萍和刚嫂坐在一起,自从几杯酒下肚,她们的话就多起来。脸色像春日落山的夕阳般的酡红,吞吐着宝珠的光泽。酒后的女人是最动人,也是最诱人的,那是不加矫饰的自然的色彩,就像生命一样的高贵。她们一会儿喜上眉头,一会儿交头接耳,一会儿扯手相拥。她们的声音,像春雨落在树叶,像小河的流水,像燕子呢喃,朗朗的动听,低低的悦耳,微微的惑人。

       娟娟见她们没有理她的,急得把头钻进她们的怀里,嚷道:“让我听听,让我听听!”

       刚嫂笑着把她抱在怀里,亲吻着她的小嘴。娟娟双手相拒,喊道:“阿姨的嘴好难闻哦!”

       白羽今晚心情高兴,喝得有点高了,醉眼迷蒙,问娟娟:“阿姨的嘴怎么难闻啊?”

       娟娟说道:“阿姨的嘴冒酒气,好难闻!”

       惹得大家又咯咯咯咯地欢笑起来,喜庆的气氛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
       吃过饭,收拾齐整碗筷杯盘;正是燃放鞭炮和烟花最繁华的时节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脚步有些踉跄,招呼大家上了楼房的最顶部,这是这个村庄倾听和观赏鞭炮烟花的黄金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这个时候所有的村落就像事先约定好的时间,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相和着,虽然一家一户迎年的鞭炮不算长,但是所有的家庭有先有后地燃放起来,就显得这挂鞭炮很长很长。各家各户的烟花也都燃放起来,冲天的烟花,伴随着轰天的巨响,在旷达无垠的宇宙间放肆放荡。它们由一个大型的火星四溅的火球,凌空升腾,在空间的舞台上,炫放出五彩斑斓的姿态各异的花朵,把年夜装扮得繁闹热烈而富有生机。

       每一个村落就像一个珍珠,每一个珍珠都流光溢彩,每一个珍珠都音律和谐,而所有的珍珠串成项链,就是一个美到极致的瑰宝,存放在天地间。而鼓翼在这瑰宝血脉中是千年延续的不会凋零的乡村梦想;祖辈,父辈,子辈,孙辈乃至遥远的一脉相承的咕嘟嘟冒着淳朴善良的梦想!

       白羽、刚嫂、林萍、小娟小亮和娟娟,这个特殊家庭的所有成员,欣慰而沉迷于这年终的高潮,享受着这高潮带给她们的撞击和震撼。心中就像地层之下的泉眼,汩汩地喷射着对生命的珍惜,对生活的珍爱。

       白羽看着身边的每个亲人,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般,把双手握成喇叭样放到嘴边,大声呼喊着:“过年唠!过年唠!除夕吉祥!”

       于是先是娟娟,后是林萍、林萍和刚嫂,也都受到感染似的一齐喊道:“过年唠!过年唠!除夕吉祥!”

       兴奋的喊声就像夜晚大海中的海潮,向着远方渐渐涌去,给这个沉重而舒心的乡村带了无限的活力和祝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