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给面子
作者:
一雨 更新:2022-06-26 13:00 字数:2292
“也对,目前不能打草惊蛇,看来还得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之法。”
苏婉纯也表示赞同,最终两人决定按兵不动。
第二天清晨,秦铮早早醒来,只喝了一杯茶便去找丁贵。
如今丁贵的妻子已经下葬,他成了鳏夫,独自一人带着幼子生活。
两人见面,秦铮开门见山,直接向他吩咐,“真的账本你去让人招录下来,规矩我想你有数,然后物归原主,不要留下任何痕迹。”
丁贵闻声一怔,他眼睛转了转,想多问两句却把话咽了回去。
“好的太子,我这就去给您办。”
丁贵恭敬地答应,正想转身又赔着笑脸问:“不过那一千五百两银子的事……”
“急什么?”
秦铮脸色一寒,“我来越州所带的银两有限,等我的人从京城过来,自然会捎带那一千五百两银子。”
有这句话,丁贵就放心了。
“那多谢太子的大恩大德,丁某余生定当为您做牛做马!”
讨好完毕,丁贵的心情喜出望外,她不惜冒风险,小跑着去办事。
而秦铮回到客栈,与苏婉纯共进早膳后,两人再度去见吴登宝。
来到知府府上,吴登宝一见二人,顿时有些面红耳赤。
昨晚他喝得不省人事,在太子和太子妃面前难免失礼。
但对秦铮来说,吴登宝的连连赔罪,反而让他抓住了机会。
“吴大人不必多礼,醉酒是平常之事,更何况你是性情中人。”
秦铮浅淡一笑,主动为吴登宝解围,一展太子应有的气度。
“太子谬赞了,鄙人实在愧不敢当……”
吴登宝嘴上客套着,心里却有些七上八下。
想必秦铮这当朝太子,应该不会闲到为此等小事,特地过来一趟吧?
正琢磨着,秦铮浅啜一口龙井,“吴大人,昨晚我回客栈时,在街边看到不少灾民涌入城中,这赈灾方面你要上点心呢。”
“是是,太子尽管放心,早晨我已收到消息,很快会把这些灾民安顿好的。”
就算心里不以为然,面上吴登宝却需要给秦峥以脸面,不论是否阳奉阴违,面子工程总要做好。
“那就好,首要的是保证灾民不饿肚子,其次住处问题也要解决,总不能让他们以天为被,以地为床。”
秦铮在点拨吴登宝,想听听他有何举措。
“对对,太子考虑周全,鄙人自愧不如。”
不过吴登宝是典型的光动嘴皮子,非但没有派人安顿灾民,反而准备将他们赶出城。
这件事秦铮也有耳闻,因此才提早来到他的府上。
“那好,既然吴大人如此爱民如子,我就不妨开口了。”
秦铮意味深长地笑笑,“此次我来越州,身上的银两不过千余,现在我眼见百姓受苦受灾,我作为太子,也想出一份力啊。”
吴登宝眼神顿了一下,没吭声等待秦铮继续往下说。
就知道他不敢有二话,秦铮道出正题:“如果吴大人方便的话,能否借我一万银两用来赈灾?”
“啊?”
听到一万两银子,吴登宝的瞳孔顿时放大了一倍。
虽说这些年他捞了不少钱,但不论几品官员,这个数目都是巨款一笔。
况且,太子借去赈灾,必然是有去无回。
吴登宝感觉心脏怦怦直跳,不知用怎样的方式委婉拒绝。
“太子殿下……”
他拖着长音,脑速飞快旋转。
左想右想,吴登宝摆出一张苦瓜脸,“我有几句实话,说出来您千万别见怪。”
前提撂了出来,吴登宝干咳两声,言语温吞道:“我理解太子心系百姓,作为越州的父母官,我又何尝不是感动身受?”
“只是,我为官十余载,除了每年的俸禄,根本没有油水。”
“我一直铭记清廉二字,从不做搜刮民脂民膏之事,怎么可能拿得出一万两银子啊?”
吴登宝佯装掏心掏肺,字字句句都是真情实感。
可秦铮却冷扯起嘴角,挑着眉毛反问:“既然吴大人以清廉著称,那你这金丝楠木的屏风又是从何而来呀?”
“这个……”
这么快就被秦铮揭穿了,瞬间吴登宝尴尬不已,恨不能把那屏风一把火烧掉。
“回太子殿下,屏风是海州知府杨大人赠予的,我过寿辰的小礼物,总不能拒收吧?”
吴登宝赔笑着解释,脸色越来越不自然。
没办法,这厅堂里到处摆着值钱的东西,别说是瓶瓶罐罐,哪怕痰盂都镶了金。
“这么回事啊。”
秦铮微微颔首,清冽的眸子又盯上了一个青花瓷瓶。
自回宫中,这些玩意儿对他来说再常见不过。
他若没有记错,这瓷瓶曾在太后的宫中见过,如今却辗转到了吴登贵的府上。
“这青花瓷瓶不错,也是你的寿辰贺礼?”秦铮故意拔高音调问。
吴登宝满脸为难,强压着情绪回答:“是年前我进宫看望姑母,她见我多夸两句,便随手送给我了。”
“原来如此啊。”
秦铮似笑非笑,俊逸的面孔多了几分深沉。
“这样好了,我看吴大人交友广阔,又深得太后疼爱,不如做个顺水人情,把屏风和青花瓷瓶借给我吧。”
秦铮果断开口,并作出保证:“到时我必然有借有还。”
这下吴登宝没辙了,他拒绝不了太子,又不能把太后赠予的青花瓷瓶借出去。
无奈之下,他只能忍痛把厅堂里的其他宝贝主动借给秦铮。
而秦铮在告辞时,除了金丝楠木的屏风之外,顺手借走了五六个瓷瓶。
据他大致估算,价值超过三万两银子。
当然秦铮看破不说破,谢过吴登宝,便带着这些贵重物品拿去换钱。
翌日。
秦铮顺利筹集到三万六千两银子,并借了知府的不少人马,准备大举赈灾。
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,吴登宝自身贪婪无度,他的手下也难有正直之士。
不过在当朝太子面前,这些虾兵蟹将不敢放肆,更不敢把赈灾款中饱私囊。
有秦铮亲自带队,加上苏婉纯全程盯紧,短短几日内,城内外的灾民境况大有好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