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横劲
作者:
陋之堂主 更新:2022-03-23 09:01 字数:2119
高天九被师兄白全福押到杜书贤面前,交代了他犯下的一个重大错误:“抢劫村庄这件事不是我自己想做的,是那个郑赛方让我做的。”
原来当初高天九跟着师父高老九闯荡江湖,高老九死后,高天九用仅有的钱埋葬了师父。
后来高天九带着一身半吊子武功流落江湖,无处投奔的他被郑赛方收留。
郑赛方巧言令色,哄骗高天九到各村庄“收税”,这才有了跟杜书贤的一战。
杜书贤拍拍高天九的肩膀:“我知道了,这件事到这里就真的过去了。以后跟着白师兄好好学,既要学艺,也要学规矩。”
高天九保证到:“我肯定跟着师兄好好学规矩。”
杜书贤将白全福拉到一边悄悄问了一个问题:“按说此事我不该问,可我还是有些好奇。如果不方便回答的话,你就当没听见好了。”
白全福感觉奇怪:“你何时这么见外了,到底想问什么?”
杜书贤将自己与高天九交手的经历说了一下:“他身上有一种奇怪的劲力,可以让我的拦面叟不受控制。我知道这可能是你们门派武功的机密,可我真的非常好奇。”
白全福沉吟片刻:“这也算不得什么机密吧,其实是功夫练习、领悟到了一定境界之后,身上会产生的一种劲力,称为‘横劲’。”
杜书贤以手为刀,做了一个平扫的动作:“就是这个横劲?”
白全福点头:“没错,就是这个。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劲力称为‘竖劲’;自前向后或者从后往前的劲力可以称之为‘直劲’。世人练武以此二者居多,而练横劲者少。”
杜书贤反复做着平扫的动作,试图品味“横劲”的奥秘。
白全福说:“单一的横劲练习其实没有意义,必须与竖、直劲力配合起来。任何一次进攻,身上都要有横、竖、直三种劲力,这才算横劲功夫上身了。”
说完白全福向前伸出自己的胳膊,做了一个瓦楞掌:“你可以随意地用力拨转我的手臂,我能保证他始终对准你的咽喉。”
杜书贤不信邪,随手将白全福的胳膊往旁边一拨,岂料对方只是轻轻动了一下,手指果然还是指向自己的喉头。
“哦?看来你的反应很快嘛。”杜书贤说话间已经想到了对策:“只要我变招够快,你就跟不上我的变化了。”
接下来,杜书贤以极快的速度向左右两个方向依次发力,可白全福的手指还是瞄准着自己的咽喉。
杜书贤的额头上见了汗:白全福的手如同利刃一般,抵在自己咽喉的咫尺之间。若是他有半点杀心的话,根本不需要拿刀,自己哪怕有十条命都不够死。
接下来杜书贤深吸一口气,凝聚全身的意识,他以手作剑,施展起青莲剑歌的招式。
青莲剑歌的招式轻灵,且变化多端,是唐朝剑圣的绝技。
可任凭杜书贤的招式变化得有多快,白全福的“尖刀”一直在威胁着自己,甚至还可以轻松地架在了杜书贤的肩膀上。
见杜书贤累得喘粗气,白全福这才放轻松说:“你以为是我是依靠反应速度,在瞬间发力才抵消了你的劲力对吧?”
杜书贤问:“难道不是吗?”
白全福摇摇头:“从始至终我只有一股劲,根本没有变化过。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,横、竖、直三个方向同时发力组成的劲。到了这个境界,我的劲力就不再是单一方向的进攻,而是变成了一个球形。任凭你的招式如何变化,我只需要把球滚动起来就可以全部化解。”
白全福很尽心,他是真的想要帮杜书贤学会横劲。
除了讲述理论知识之外,他还帮助杜书贤矫发力弓架和体会肌肉的运动状态。
仅仅是一天的教学,就让杜书贤的收获很大。
杜书贤对白全福施礼:“能对我说这些,你也称得上是我的老师了。”
最后白全福说:“球形劲力非朝夕可成,你还是需要勤加练习,这对你来说尤为重要。”
因为拦面叟与刀剑不同,一则没有利刃杀伤,二来没有护手防御。
若是遇到了使刀剑的高手,对方完全可以把刀刃顺着烟杆往上砍,把杜书贤的手削掉。
杜书贤再次求助系统,可系统直言:“此事关于心悟,我是无法帮你获得这个技能的。”
练功整整一天,到了晚上杜书贤专门去书社探望了郑赛方。
他哗啦哗啦抖着锁链,俨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。
杜书贤有满肚子的问题想问,可话到嘴边就是倒不出来,最后只问了一句:“你是如何能做到对百姓这么残忍的?”
郑赛方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:“这算什么?我郑家世代读书,早就不是那些穷人的同类。千里当官,只为吃穿,我可不是来给那些穷人施舍行善的。”
这一番理直气壮的回答把杜书贤噎得瞠目结舌,半天不知如何应答。
梅利兼反应出奇的快,他居然不顾往日斯文,跑过来飞起一脚,把郑赛方直接踢翻:“以后少做这种白日梦,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当官了。”
打完了郑赛方,梅利兼回头就安慰杜书贤:“杜公不必与这种小人置气,这种人以后就会变成他最看不起的那种穷人,世世代代都不得翻身了。”
杜书贤已经把腰间的烟袋抽出来,此时只能默默地装了一袋烟抽了起来。
梅利兼把人拉到一边喝茶去了,边喝茶边畅聊书社未来发展的愿景,杜书贤的心里总算舒畅了些。
从书社回到住处,郑赛方的话萦绕在耳边,杜书贤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:“难怪人说‘创业艰难’,现在还只能算是刚刚起步,就已经出了性质这么恶劣的案子。若是以后收纳更多的官员、学子,他们的廉洁奉公又该如何保证呢?”
他想到了当初在京都朝堂上的风云变幻,杜书贤终于体会到了当初贺国公肩上的压力。
杜书贤也终于认识到:自己当初的许多作为颇有些想当然,由此造成的很多后果其实是贺国公一力扛了下来。
若不是有贺国公保驾,只怕杜书贤的下场早已经和当初的孙破虏一样了。
杂念不断袭来,心思纠缠在一起越想越烦闷,杜书贤不得不上街走走透口气。